面对社会救助对象类别多、救助人数多、补助资金多、低收入人口占比高、兜底脱贫对象占比高的“三多两高”局面,四川省叙永县紧抓社会救助改革创新契机,立足县情实际,探索建立了多元社会救助模式,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
(资料图)
“数字赋能+部门联动”,从“单打独斗”到“攥指成拳”
数字赋能,建立动态监测机制。用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一个平台”,抓牢防返贫动态监测和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两个环节”,建立走访摸排、动态监测和救助帮扶“三本台账”,聚焦脱贫不稳定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突发严重困难户和因疫因灾遇困群众“四类人群”,做实数据比对、风险排查、分析研判、政策落实、问题整改“五个任务”,切实做到底数清、对象明、情况准,再由相关部门按防止返贫对象类型和低收入人口困难程度等,精准给予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
部门联动,建立主动发现机制。叙永县民政局不断加强与乡村振兴、医保、卫健、残联等部门的社会救助信息共享和数据利用管理,实现与相关部门数据共享制度化、常态化,及时主动发现困难群众,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提高社会救助制度可及性和覆盖率。同时,借力乡村振兴防返贫监测机制,利用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救助网络,发挥帮扶人、联村组、驻村队、网格员、村干部熟悉情况、掌握政策的优势,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
信息共享,建立专项治理机制。叙永县民政局通过定期推送救助信息到司法、公安、人社、住建、卫健、市场监管、残联、不动产登记、住房公积金管理等多个部门进行信息比对,常态化开展专项治理。近年来,社会救助专项治理成效显著,通过专项治理后,实现政策更加精准、对象更加精确、群众更加满意。
“政府救助+社会力量”,从“弱有所扶”到“弱有众扶”
建立健全慈善帮扶衔接机制。为充分发挥慈善事业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叙永县推进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在政策、管理、对象、资金等方面进一步衔接,实施以低保、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易返贫致贫人口、突发严重困难户5类群体的社会救助体系为基础,向基本生活救助、专项救助、临时救助后仍存在困难的1类群体提供慈善帮扶的“5+1”慈善补充救助方式。近年来,叙永县通过“同舟工程”“栋梁工程”“金甲虫爱心基金”等慈善项目,已补充救助困难群众1000余人。
积极整合链接社会爱心资源。探索建立由本地企业家、个体工商户、在外知名人士、自媒体从业者等组成的“爱心人士资源库”,并通过设立社区慈善基金、开展“慈善一日捐”等方式,为社会爱心力量搭建基层帮扶平台。今年以来接收爱心捐赠资金已超过100万元,叙永县民政局携手全县70多个县级部门、23个乡镇、28所学校、25个医疗机构及社会爱心人士力量,为辖区内400余名社会救助无法覆盖的特殊困难群众提供物质帮助和服务。
大力支持救助帮扶类社会组织发展。进一步动员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救助,推动形成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社会救助新格局。近年来,叙永县社会组织在社会救助、推进共同富裕中不断发挥重要作用,如叙永县永宁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创新性提出“五坊济困”困难群众服务工作方法,帮助困难群众开展农副产品创收3次、技能培训16次、政策宣传6次、教育结对2次、家庭教育指导5次、义诊2次,链接资金5.5万元,服务低保人员3599人、特困人员608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30人。
“物质救助+多样服务”,从“兜底保障”到“幸福提质”
儿童关爱服务,让“幼有所护”。建立以1个工作领导小组、23个乡镇儿童督导员、254个村(社区)儿童主任为基础的“1+23+254”关爱保护工作机制,充分利用村、社区等阵地资源,拓展困境儿童关爱服务阵地,完善困境儿童关爱台账,实现一人一档、分层分类帮扶。依托“五社联动”服务模式,通过购买服务,委托叙永县永宁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和叙永微公益等力量开展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为314名困境儿童每月开展1次学习辅导、心理疏导、关爱陪伴、生活帮扶、正向干预等个性化服务,每半年开展1次家访,指导其家庭成员更好地了解孩子,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能力提升服务,让“需有所应”。以困难群众需求为导向,加大社会救助、托老托幼等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力度,在乡镇、村(社区)设立公益性岗位,为860名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符合用工条件的低保家庭对象和低保边缘家庭成员开展能力提升服务,提供就业岗位。同时,积极为困难群众提供传统扎染、烹饪、民宿管理、自媒体直播等个性化专业技能培训,提升个人技能,并为就业后家庭人均收入超过当地低保标准的低保家庭,给予原则上不超过12个月的渐退期,确保其稳定过渡。
居家养老服务,让“老有所养”。成立专业养老护理员队伍,为全县14000名分散供养特困、独居、空巢、留守老人,低收入家庭中的失能、半失能、残疾老人以及80周岁以上高龄困难老人,每月提供1次上门居家养老服务,从理发按摩、家居清洁、农事协助到关怀陪伴、情绪疏导,满足困难老人多元化需求。近年来,叙永县民政局还从如厕洗澡安全、室内行走便利、居家环境改善、辅助器具适配等7个方面着手,为550户特殊困难老人家庭实施“一户一策”的适老化改造,使困难老人居家安全性得到了极大提高。(于凌、曾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