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企业年报率从97.98%上升至98.62%,年报精准率从57.58%提升至62.8%——这是体现浙江省海宁市市场监管局最近3年年报工作量质双升的一组数据。近年来,海宁市市场监管局应势而变、乘势而上,疏通“粗放”堵点,破除“低效”难点,不断探索推进年报精细化改革,取得积极成效。目前,海宁市经营主体存活率和活跃度均居浙江省前列。精确定库如今在海宁,经营主体的营业执照副本上都附有一个二维码,即“浙江企业在线”二维码。原来,海宁市市场监管局紧抓“入市第一环”,通过为营业执照赋码,让新设经营主体便捷扫码入库,确保其能被及时、准确纳入年报精细化管理体系。 同时,该局在浙江省市场监管局下发的主动申报类、引导帮扶类、重点关注类、异常清退类4类经营主体分类名单基础上,纵深细分15个小类,确保年报工作更具针对性。 为解决年报“过程不明、进度不清”问题,该局充分利用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开发的“年报精细化管理平台”,为实时掌握动态、把控进度、管控质量提供有效数据支撑。精微定时如何有序推进年报,避免经营主体扎堆申报?海宁市市场监管局给出的答案是:精准定时——让不同的经营主体在不同的时间段年报。其中,“系统分、微调整、主动邀”是该局的“关键三招”。 该局积极认领并梳理省局下发的系统分类清单,对附有“同出生”“同产业”“同片区”等标签的经营主体,结合历年申报规律,排定合适年报时间。与此同时,发挥基层一线优势,实时了解企业经营状态,因地制宜进行二次微调,使定时名单更具靶向、更接地气。 在以往的年报工作中,大多是市场监管部门单方面反复催报,缺少互动性。针对这一现象,海宁市市场监管局探索提供“主动邀约”年报服务,引导企业“自主择期、自我承诺、自觉申报”,全面增强经营主体获得感,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企业契约精神。精准定策在海宁市市场监管局看来,对不同类型的经营主体,要采取不同的年报服务策略。在精准定类的基础上,该局“对症下药”,对主动申报类主体“无事不扰”;对引导帮扶类主体定点指导、主动帮助;对重点关注类主体紧盯不放、强化跟踪;对异常清退类主体及时出清。 该局通过系统每月定时全域自动推送年报提醒信息,同时努力减少对经营主体的反复打扰;利用“企业信用综合监管平台”实时动态把控年报进度和质量,实现年报“报好”。 在线上推进年报工作的同时,海宁市市场监管局在线下也没有松懈。该局致力于打通年报“最后一公里”,在银行等场所开设年报免费帮办服务点,在商圈、网格片区等处设置日常年报联络站。例如,该局盐官分局成立了“勇鸽”工作室,打造出特色年报服务品牌,受到经营主体欢迎。精细定样年报常态化工作步入正轨后,海宁市市场监管局将探索的目光放到了年报标准化工作上。“我们主动开展培训,向新设经营主体负责人推送《标准化年报工作指南》,让他们从主体‘出生’起就树牢主动规范年报的思想。”海宁市市场监管局信用监管科负责人介绍说。 围绕“期前、期间、期后”年报全周期,该局编制了《年报精细化管理工作指引手册》。此外,该局借助数据自动校验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等方式,查纠瑕疵、修正错误;定期总结反思、改进方法,力促接下来的年报工作“更上一层楼”。
□本报记者 邵甜甜 通讯员 陆益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