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10时49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发射场,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托举第56颗北斗导航卫星直破云霄、飞向太空。
作为我国北斗三号工程的首颗备份卫星,这颗卫星入轨并完成在轨测试后,将接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这也标志着有北斗“母港”之称的西昌发射场再次迈向北斗新征程。
(相关资料图)
看目标
到2027年综合发射次数将突破50次
3年前的6月,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搭载北斗系统第55颗导航卫星在西昌发射场成功升空,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全面完成。
但部署完成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近年来,西昌发射场通过优化发射组织指挥模式、强化质量管理、细化人才培养、深化设备改造等方式,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核心能力实现新飞跃。西昌发射场也取得了“1年17发”“1箭9星”“3天2发”“2天2发”等历史性突破,发射数量、发射间隔不断被刷新。
“我们围绕准时发射、加注综合能力提升、综合指显、精准气象预报等课题开展全面创新攻关,不断推动从事科技创新和服务科技创新的深度耦合。”某发测站站长张树磊介绍。
到2027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两个发射场综合发射次数将突破50次;到2035年,目标将突破100次。
按照“以我为主、紧前谋划、未雨绸缪”的工作思路,西昌发射场启动多阵地火箭并行起竖工作探索论证,分析梳理现行组织指挥模式、计划节点设置、人力资源调配、通信保障需求、风险防控等方面工作。“加速推进多任务、多阵地、多模式并行测试发射流程和支撑保障研究,以有效应对未来常态高密度任务形势。”张树磊说。
看做法
航天发射任务牵一发动全身不断优化完善管理体系
作为北斗唯一“母港”,西昌发射场承担了全部北斗卫星发射任务。如今,“高密度发射”“连轴转作战”“满负荷运行”等时常出现,要保持连战连捷的战绩,质量依然是核心关键词。
不久前,某次任务的箭体交接工作中,动力系统箭上操作手段春安发现发动机某一电缆插头的四个插孔中有三个被油膏堵满。油膏位置很隐蔽,清理时稍不留神就会损伤插孔内部的簧片,进而影响发动机正常点火。他立刻打起十二分精神:拍照记录、多重采样、清洁处理、复查确认。经过他与二岗负责人相互配合监督,系列精准精细的处置操作,成功排除安全隐患。
近年来,从任务实战出发,西昌发射场不断优化和完善管理体系。
以这次发射周期为例,利用任务调休间隙,西昌发射场技术区远控大厅席不暇暖,科技人员紧张有序地调试升级后的测发指显软件,为火箭转场后测试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升级后的软件以所见即所得的方式进行三维可视化展现,为快速指挥决策提供强有力支撑。”该站工程师李景旭介绍。
航天发射任务涉及火箭、卫星、发射场等多个大系统,工程系统复杂,设备种类繁多,每个部件都牵一发动全身。发射区发射工位也热火朝天,科技人员抓住宝贵的任务间隙,紧前开展发射塔架液压系统检修、发射台定期维修等适应性改造、专业维护保养,全面提升地面支撑设备设施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保障了发射区任务程序的顺利实施。
新闻链接
2000年起所有北斗卫星都从这里升空
□张捷 李建熹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浩
“从2000年至2020年的20年间,西昌发射场用44次发射、100%成功的战绩,一共将59颗北斗卫星(含4颗试验卫星)送入太空。”某发测站党委书记夏成华说,这样的数据和成绩,创造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组网速度新纪录,在世界航天发展史上跑出了中国速度,书写了传奇。
“这是我参加的第42次北斗卫星发射任务,也是第三次担任北斗任务01指挥员。”北斗任务01指挥员白春波认为,北斗任务能实现100%成功,关键是要把工作做到极致。
2018年10月31日,第41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的前一天下午,西昌突发5.1级地震,发射场区震感明显。当时,推进剂加注工作正在进行。
为了加注工作和发射任务的安全圆满,大家一遍又一遍筛查检查,一人查完换人再来一遍。火箭燃料加注环节是有风险的,但大家团结一心,实现了次日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
2020年6月15日,在北斗全球组网发射任务收官发射的决胜阶段,低温动力系统出现压力异常。“不留一点不确定性因素。”指挥部果断决策推迟发射,论证了燃料泄回再加注方案。“连着两天两个波次泄回、20多个小时的坚守,我们终于将全箭燃料安全挤回了贮罐。”加注系统指挥员王耀萱回忆。
两天时间,火箭一级、二级以及四个助推器的氧化剂、燃烧剂分别安全完成泄回操作。一周后,隐患成功排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托举着“收官之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北斗全球组网成功部署完成。
自2000年10月成功发射第1颗北斗一号试验卫星开始,西昌发射场承载了太多的专属北斗记忆。
“2011年7月27日,第9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在即,距离发射窗口仅剩半个小时,场区突然出现强雷暴天气。幸好气象系统准确预测到了10分钟的雷雨间隙,为发射觅得宝贵窗口,成功护送北斗卫星飞天。”气象系统工程师杨寅楠回忆。
这些年,随着北斗任务的发展,相关化验方法手段也不断进步,“北斗任务100%的成功率,也是我们化验系统追求的工作标准,推动我们不断创新。”化验系统指挥员谢宏伟说。
“北斗任务的发展是西昌发射场发展的缩影,北斗组网高密度发射的历程也是西昌发射场能力快速提升的历程。”“老牌”北斗01指挥员陈政说,在西昌发射场,让人印象深刻的奋斗故事有很多,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接续奋斗、不断向前,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书写更多传奇。
□张捷 李建熹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