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职表大全_关于古代官职表大全 今日热讯

来源:互联网   2023-03-22 06:54:15

1、令尹(宰相)令尹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最高官衔。他是掌握政治事务和发号施令的最高官员。他掌管一国的国手,地位优越,领导人民,对内主持国事,对外主持战争,独揽军政大权。

2、灵隐主要由楚贵族中的贤人担任,多为糜姓(熊,若敖,石、屈、赵、荆、彭等氏族较少,少数有体姓者为令尹(吴起、黄歇、李渊)。(这是什么意思?)

3、尹。参见“灵隐”。战国时期有左尹、右尹,如《鸿门宴》“楚左印相伯”,地位略高于右尹。也是古代官员的总称,如荆、河南尹、郡尹等。


【资料图】

4、左派。战国时期楚国的官方名称相当于后世的名称。主要职责是劝谏皇帝,推荐人才。《屈原列传》:“屈原姓平,楚也姓平。楚怀王的左弟子。”

5、去看病先秦官名比上卿低。《廉颇蔺相如列传》:“拜对方为博士。”那时候蔺相如比上清廉颇还低。

6、医生。不同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同,有时也可以指中枢机关的重要职位,如古史大夫、谏官等。《屈原列传》:“上官大夫同列,争宠伤能。”《上官大夫》:楚集。

7、《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上官大夫同列,争宠。”姜亮夫《屈原赋校注》:“楚国的官医也和大夫不一样。”“我不是医生?”屈原是掌管赵、屈、荆三姓事务的行政长官。

8、《后序》:“士绅、博士、学者云集左丞相府。”指的是建议医生,建议医生等等。战国时期,官阶可分为尚卿和雅卿两级。博士中有长博士、上博士、中博士。比如魏,

9、吴起在西河守时,赏赐军功。他曾经奖励人一个长博士。后来,成了魏国的大夫。(这是什么意思?)

10、士大夫在旧社会,指的是更有威望和地位的官员或知识分子。《师说》:“士大夫,称其师为徒,聚而笑。”《石钟山记》:“士大夫不肯在崖下船上过夜,所以不能知道。

11、" 《训俭示康》:"当时的士大夫都是。" 《五人墓碑记》:"郡公贤士当道。"

12、西周春秋时期的太师,是朝廷大员,掌管起草文书、策划诸侯大臣、记载历史大事,还掌管经书、历法、祭祀等事。秦汉以后设置太史令,职责范围逐渐缩小,地位逐渐降低。司马迁下了一道正式命令。

13、《张衡传》:“舜帝之初,再转一圈,回到太史令。”《五人墓碑记》:“贤士为武公,太师文琪文公,孟昌耀叶公。”《文琪》是翰林院编的,是历史学家,故称《太史》。(这是什么意思?)

14、历史悠久。秦朝时,他是宰相的官员。比如李斯是个长史,相当于宰相的秘书长。汉朝以后做了将军的官,做了幕僚。《出师表》:“侍中,尚书,常侍,从军,此为名震梁之死臣。”“长史”指张。

15、《赤壁之战》:“虞之子,明兄金业,避江东之乱,乃孙权之长史。”

16、开始的时候,我是侍郎。东汉以后,他做了尚书的官。唐代侍郎是三省(中书、门下、尚书)的侍郎(大臣)副职(详见《三省六部》)。韩愈历任刑部、兵部、吏部侍郎。

17、《出师表》“史忠、侍郎郭有志、费祎、董云等。”,董云是其中的侍郎。《谭嗣同》:“八月初一,袁世凯被召至台下赏侍郎。”袁世凯是兵部侍郎。(这是什么意思?)

18、侍中(阎娜)是秦汉时期少府官员群体中由皇帝直接任命的一个临时职位。西汉时也是正规官职之外的官员之一,文武大臣、助理的名字都可以入禁。随着西汉武帝的没落,他的地位越来越高,官阶超过了侍郎。继金之后,

19、仆人往往成为事实上的首相。唐宋时,驿站延至元代。元后废。(这是什么意思?)

20、郎中。郎中属员外级, 就是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丞相的高级官员。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战国始有,秦汉治置。

21、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郎中作为医生的称呼始自宋代。尊称医生为郎中是南方方言,由唐末五代后官衔泛滥所致。(其此之谓乎)

22、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如《陈涉世家》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且庸人尚羞之,

23、况于将相乎!”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后序》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官名。中国古代皇帝的股肱。典领百官,辅佐皇帝治理国政,

24、无所不统。丞相制度起源于战国。秦从武王开始,设左、右丞相,但有时也设相邦,魏冉、吕不韦等都曾居此职。秦统一后只设左、右丞相。西汉初萧何为丞相,后迁为相国,何死,曹参继任。惠帝、吕后到文帝初年,

25、设左、右丞相,以后只设一丞相。汉初各王国拟制中央,也在其封国中各设丞相,景帝中元五年(前145)改称为相。1380年2月17日,也就是明洪武十三年正月十一,朱元璋借清除丞相胡惟庸之机,

26、废除了中书省和丞相制,将中书省和丞相的权力分属给六部

27、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

28、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 “颜太师以兵解”,颜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故称。再如明代张居正曾有八个虚衔,最后加太师衔;清代洪承畴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

29、太傅。参见“太师”条。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如贾谊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怀王的老师,故封为太傅。后逐渐成为虚衔,如谢安、曾国藩、曾国荃、左宗棠、李鸿章死后都被追赠太傅。

30、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其二,

31、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

32、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两人(正四品)为正副长官。如《张衡传》 :“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33、”再如大书法家颜真卿、诗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书,史可法曾任兵部尚书。

34、学士。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

35、如《后序》 “以资政殿学士行”,这是文天祥辞掉丞相后授予的官职; 《谭嗣同》 “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徐致靖当时任翰林院侍读学士,这是专给帝王讲学的官职。

36、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司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学士。

37、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为赵将……拜为上卿。”

以上就是【古代官职表大全,关于古代官职表大全】相关内容。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