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施之昊:大转弯小转弯

来源:新民晚报   2023-07-27 20:39:48


(资料图)

左转叫大转弯,右转叫小转弯,简单俗语背后,并不简单。

1946年6月发行的《大同开篇汇集》里有一个开篇叫《暴落难》,唱的是旧上海各地方人是怎么艰难讨生活的。其中有浦东人“卖黄瓜茄子(落苏)鸡毛菜”;常州人“摆副酒酿圆子摊”;宁波人“早晨头小菜场上摆黄鱼摊,下半日黄浦滩摇摇小舢板”;无锡人“挑副油豆腐线粉担”;常熟人“卖马桶豁筅水磨筷”;山东人“出把戏讨铜板”;南京人“摆摆教门牛肉担;荡口人,清早起来车子推,到弄头弄脑一声喊,三层楼(马桶)快些拎下来。”……其中提到江北人“出世第一趟到上海。落难只好拿黄包车子推。不懂大转弯小转弯。拨拉安南巡捕挠(撬)照会”。旧上海法租界里由安南巡捕维持治安,英租界里就是“印度阿三”。安南即今天的越南,我们吃的胖大海,旧称“安南子”,就是那里出产的。

今天听到评弹宗师张鉴庭唱的《暴落难》,唱词有些改动,但是基本还是能还原当时各地方人的旧貌。唱到江北人在上海拉黄包车,唱词是“上海额拉车子交关难,红灯要停,绿灯好拉过来,还有大转弯搭小转弯,倘使大转弯拉仔小转弯,安南巡捕要撬照会”。左转是大转弯,右转是小转弯,如今也是这样。这就很容易给人一个误会,即左大右小,以左为上。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一句话,蔺相如真的当上了上卿“位在廉颇之右”,为此廉颇非常不服气。成语“无出其右”,指的是没有能超过的,出处见《汉书·高帝纪下》。“贤赵臣田叔、孟舒等十人,召见与语,汉廷臣无能出其右者”。可见古人以右为上,与“大转弯小转弯”的方向正好相反。

我国最早的车相传为夏代奚仲所创,目前出土最早的是商代晚期的车,车厢虽不高,车轮却很高,轮径平均为1.35米,两轮间的轨距也有2米以上。可想而知,驾驶这种车是一项专门的技术,驭者往往以右手控制车辆为主,这样坐在右侧的人势必会受到些影响,乘坐就不舒适了。若还以右为尊,就会在实际驾驶中带来不便。于是,在驾驶中就以左为上,以右为下。尊贵的宾客就坐在左手,左转也叫大转弯了。当然,今天开了汽车,也有一个直观的感觉,向左转转的弯比向右转转的弯“大”,左转也就成为名副其实的“大转弯”了。以左为大的误区就这么产生了。

无独有偶,在座席序列上,也有一个“以左为大”的误区。顾炎武在《日知录》里提到“古人之坐,以东向为尊”即在房间里以面向东边的座位为尊,之后依次为面向南边、北边和西边的座位。这一座次在鸿门宴中得到佐证。当时项羽和项伯朝东面坐,范增朝南面坐,刘邦朝北面坐,张良朝西面坐。如果按此画一张方位图,就会发现坐在项羽项伯左边的范增地位比坐在右边的刘邦地位高。以左为尊的误区就产生了。其实,这是和东南西北的方位有关。

看到朋友在讨论印章的边款为何多刻在印章左侧。邓散木《篆刻学》里提到了边款的位置“署款有一定之面,刻一面者,必在印之左侧,刻两面者,则始于印之前面(向内),而终于左侧,刻三面者,则起于右侧,终于左侧,刻四面者,起于印之后面(向外)而仍终于左侧,其刻五面者,同刻四面,而终于顶上。亦有署款于顶上者,大抵印材略扁而无纽”。我们想到的问题,前辈艺术家早就为后人想到了。其中提到的三面边款“起于右侧,终于左侧”没有说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但是四面边款“起于印之后面(向外)而仍终于左侧”可知,应该是顺时针。同时还讲到“顶款”的原因或为印章偏扁,若把文字刻在侧面或有过于逼仄之虞。(施之昊)

精彩推送